【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七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頸脈動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腫如臥蠶起之狀,曰水。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已食如饑者,胃疸。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目黃者曰黃疸。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黃帝內經·平人氣象論》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彭鑫博士,今天我们继续讲解《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我们先来看原文∶“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这段话虽然有点长,但也不是很难理解,我们从头到尾先带大家顺一遍整体的意思,然后有一些重点的条文我们再详细的讲解。
第一句话叫做颈脉,就是脖子这个地方的一个脉,这个脉我们以前讲过,叫做人迎脉,在哪里呢?我们要是用手一摸,在喉结旁边,从耳朵往下延伸下来到了脖子这里,在喉结的两侧,用手一摸就会摸到这里脉搏跳动的感觉,这其实就是暴露在身体表面最容易摸到的一个动脉,这个脉中医把它叫做人迎脉。实际上对应到现在的医学,这个地方的这个脉,其实就是颈动脉这个位置。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什么意思呢?就是颈部的脉搏跳动的非常剧烈,并且会看到气喘咳嗽,这种病属于水病。我们中医把这个病就分为水病、饮病、痰病,这都是水气所导致的病。“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这个“目裹”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上下眼睑周围这一圈。这个地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什么意思呢?卧蚕其实现在面相学也叫下眼睑这个位置的,包括眼袋这个位置都叫卧蚕。《黄帝内经》说这个地方就是目裹,就上下眼皮有点微微的肿,就像卧蚕一样。卧蚕什么意思呢?我们家里边养过蚕就知道,蚕睡觉了之后就会脱皮,脱一次皮就长大一次,脱皮之后这个蚕浑身的皮色就特别润泽有光彩,形容这个地方的皮肤有点发亮。我们一般的人皮肤没有肿的话,颜色比较正常,一旦肿起来了之后就感觉那皱纹都撑开了,都非常亮。这种情况下感觉皮肤好像是能反光似的,这说明这个地方有点水肿了,这种情况也是水气导致的病。
再往下看,叫做“溺黄赤安卧者,黄疸”。也就是小便发黄,就有点红,也就是小便黄赤,小便黄赤并不是小便里边能看到红色血尿,不是这意思。实际是小便的黄浓到一定程度,有点像橙色。而且特别的疲劳,浑身没劲儿,总想睡觉,这种情况下就是黄疸。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也是这样的,肝脏的疾病所导致的黄疸确实就是小便也黄,皮肤也黄,白眼球也黄,而且浑身乏力,总想睡觉,这就是黄疸。
再往下看,叫做“已食如饥者,胃疸”。胃疸这地方的这个疸是什么意思?我们一会儿会讲,其实这个地方的疸同瘅,就是一个病字框里边一个单数、双数的那个单。讲的是什么意思呢?讲的就是消渴病当中的中消这种情况,就是吃的非常多,但是很容易饿,身体还消瘦。“已食”就是这人就已经吃了饭了,但是很快又饥饿了,就好像就好像没吃饱一样,总是容易觉得饥饿,这就是中消之病,中消之病是消渴病的一种情况,消渴分上、中、下三消,我们一会儿会讲到。这是中消的情况,也叫胃瘅。这个地方古代的这个疸,一个病字框,一个元旦的疸,这就黄疸的疸和一个病字框里边一个单人旁的单,或者是单数双数的单是一个字。这两个字有时候是相通的,有的时候在传抄过程当中写错了。后世医家就是这地方的疸不是黄疸的意思,是瘅,指的是消中的意思,就是胃热特别甚,导致的消中。
再往后看,“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什么意思呢?就是脸部浮肿,这种病属于风水病,这个水指的是很多水饮这种情况。“面肿曰风”指的是风水。“足胫肿曰水”指的是要是脚、胫部就是踝部小腿这个地方肿的话是水肿病。“目黄者曰黄疸”。也就是眼珠发黄的就是黄疸病。现在很少见到这种情况,以前会遇到,就是比较严重的肝炎。现在的肝炎都是乙型肝炎比较多,还有丙肝,还有甲肝,那些肝炎有一些急性发作就会出现黄疸。还有肝硬化腹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再就是肝脏出现一些急性病变了也会出现这种黄疸。现在虽然不多,但是也有。通常来讲就是胆的问题,跟湿和热通常容易混在一起,胆和湿热混在一起,所以清黄疸的时候要用到茵陈,再用上黄芩或者大黄。张仲景就喜欢用这些药来治黄疸。用这些的同时还要用一些利水的,比如茯苓、泽泻,有的时候需要再增强利水的作用,用上一些通草,就是把水气再通过小便排出来。所以把这些黄疸通过清和利的方法排出来。若是肝脏的问题,肯定还得需要用柴胡剂,这就是整体的思路。
我们再往后看,“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妇人指的是女性,一个女士她手少阴脉动特别严重,这种情况是指的是怀孕的征象。至于什么是手少阴我们一会儿详细讲。(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总而言,大家就记住,女性的手少阴脉动这种情况代表着已经怀孕了,这里边详细的原理我们一会儿会跟大家详细的分享。(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六百七十五。(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