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新闻 正文

科技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

扫码手机浏览

作者:赵露(四川大学副教授);余澳(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的历史必然趋势;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结果;是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途径。

科技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符合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历史事实表明,人类文明进步史就是一部科技发达史。人类社会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是科技革命,根本上体现了科技进步引发的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进步。纵观当今世界,科技发达国家掌握着科技领域的先进技术,引领着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发生,并基于科技硬实力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化产生着重大影响。因此,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共同特征体现为科技是促进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自立的重要因素,现代化强国形成的过程深刻体现了“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的重要规律。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科技实力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国家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科技实力比拼已成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内容。科技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深刻体现了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发展规律。

科技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符合中国国情。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经济学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推动传统要素驱动式增长向创新驱动式发展转变,通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上不断把“蛋糕”做大,满足14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的需要。科技革命影响着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运行效果。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以数字技术应用形成的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已成为缩小东西差距、保持南北平衡,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模式。科技进步的过程是人们不断提高认知水平、丰富精神世界,同时也是不断创造新的物质文明的过程,有助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改变有助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民福祉增进并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历史上,中国的“四大发明”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正以基建、高铁、清洁能源等基于现代科技的方式为世界人民谋福利,推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体现着负责任大国担当。

科技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是重要市场主体,是技术进步和财富创造的重要力量。事实证明,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民族兴。高质量企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加速实现的重要微观基础。培育高质量企业,发挥企业在促进科技进步中的关键作用意义重大。为此,我们要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同时还要发挥有为政府作用,为高质量企业培育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支撑。通过高质量企业培育,才能奠定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才能更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从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加速实现。

科技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需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进步需要高水平人才作支撑,因此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加强人才国际交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科技进步奠定高水平人才基础。创新驱动是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的动力源泉,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与关键。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因此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这就要求全国上下务必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